【時間】2023 年12月14日(周四)下午14:00 開始
【地點】線下講座,8B214會議室
【主題一】阿秒光脈沖——打開電子微觀世界的鑰匙
【主講人介紹】
蘭鵬飛,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09年于華中科技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9年至2013年在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任國際特别研究員和研究員,2013年回到華中科技大學工作。主要從事阿秒物理的研究,在阿秒光脈沖産生與調控、高次諧波光譜及超快測量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Nature Communication、Physical Review A/Optics Express/Optics Letter等發表論文100 餘篇。獲得饒毓泰基礎光學優秀獎、日本激光學會年度業績獎和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内容簡介】
超短激光脈沖為超快時間分辨測量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上個世紀,人們利用飛秒激光探測到原子、分子的超快動力學過程,開啟了以飛秒化學為代表的超快科學前沿領域。而原子分子内部電子的動力學過程在阿秒時間尺度。阿秒光脈沖為物質内部電子超快過程的研究開辟了途徑,202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正是授予了為發展産生阿秒光脈沖實驗方法做出突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本報告将首先介紹阿秒科學的發展,進而簡要介紹我們團隊在阿秒科學領域的進展,包括基于飛秒激光驅動的高次諧波過程實現阿秒光脈沖的産生及調控,利用高次諧波光譜學方法實現分子振動、轉動及内部電荷遷移過程的超快測量。
【主題二】
基于TFBG等離子體傳感器的NY-ESO-1抗原抗體相互作用過程的研究
【主講人介紹】
陳曉湧,太阳成集团tyc234cc電子工程與智能化學院副教授,2021年加入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主要從事光纖生物醫學傳感,光纖通信方面的研究。
【内容簡介】
紐約食管鱗狀細胞癌(NY-ESO-1)抗體在食管癌的早期診斷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提出了一種表面等離子體傾斜光纖布拉格光栅生物傳感器,用于檢測NY-ESO-1抗體,并研究了在NY-ESO-1抗原和抗體生物分子結合過程中出現的鈎狀效應(在樣品中抗體濃度非常高時,一些免疫分析中出現假陰性結果的現象)。該生物傳感器的檢測限為,且在
至
範圍内線性良好。而當濃度超過
時,由于鈎狀效應,傳感器探針的性能會下降。該生物傳感器具有無标記、結構緊湊和響應時間短等特點,有望應用于食管癌的早期診斷。
誠摯歡迎廣大師生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