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布時間:2023-11-21

學術活動預告:電智學術論壇之光電學科(11月23日)

【時間】2023年11月23日(周四)下午14:30開始

【地點】線下講座,8B214會議室

【主題一】原子分子超快動力學的激光探測與操控

【主講人介紹】                                                                                      劉昆隴,現為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激光驅動原子分子超快動力學的操控與探測。本碩博就讀于華中科技大學,2015-2020年就職于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微結構物理研究所理論部,2020年入選湖北省“百人計劃”并全職回國。在Phys. Rev. Lett.、Nature Physics、Phys. Rev. A、Optics Express等物理學、光學權威期刊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

【内容簡介】

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使得“強場阿秒物理學”走進了衆人的視野。在本報告的第一分部,我将簡要回顧“強場阿秒物理學”的由來,介紹目前該研究領域的部分前沿研究課題,并探讨未來可能突破的研究方向。報告的第二分部,我将介紹本人在近幾年關于強場電離的研究工作,包括分子增強電離現象、強場電離的非絕熱效應和相對論效應的理論研究及其實驗探測。


【主題二】光電傳感器構築、性能測試及其應用

【主講人介紹】                                                                                       張少輝,深圳大學光學工程博士後,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當前主要研究方向是AI光電傳感芯片,主要負責AI光電傳感芯片的研發和市場化推廣,作為主要參與人參與了包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以及深圳市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科研攻關項目。以通訊/第一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Materials Today Physics, Applied Physics Review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Vacuum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申請專利11項,授權專利2項。

【内容簡介】

光電傳感器”這個術語涵蓋了廣泛的傳感器技術和應用。從根本上講,光電傳感器是将光或光的變化轉換為電子信号,并對其進行分析以觸發預設響應的電子探測器。任何光電傳感器的能力都源于對分辨率與靈敏度的結合和像素化這兩個基本限制之間的平衡。分辨率表示可以有效看到多小的物體,靈敏度意味着信号在被環境噪聲淹沒之前可以有多暗,像素化則是指傳感器圖像的采樣。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我們主要依靠檢測技術獲取、篩選和傳輸信息來實現自動控制。光電傳感器本身具有反應快、精度高、可靠性高等優點,而且其在測量速度方面較快,所以在自動測量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報告内容主要針對光電傳感器構築、性能測試及其應用等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探讨。


誠摯歡迎廣大師生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