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 年4月17日(周四)下午 14:30開始
【地點】線下講座,8B214會議室
【主題一】近紅外發光材料的設計及應用
【主講人】呂偉 副研究員
【内容簡介】具有非損傷、快速檢測、低熱效應以及獨特的光生物調節作用特點的近紅外光譜技術與近紅外成像技術在食品成分檢測、癌症早期診斷、腦科學等領域獲得越來越多應用,其面臨的技術瓶頸之一就是缺乏高效的近紅外發光材料。目前解決主要方式是采用Cr3+離子摻雜的各類發光體系,高量子效率和熱穩定性是其實現最佳性能的必備屬性。然而,設計制備兼具這兩者屬性的熒光材料仍面臨挑戰。本報告介紹一些新型同時兼備兩種優勢的基質,為開發高效近紅外發光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同時,将開發的材料應用到NIR pc-LED器件中,評估器件的各項性能指标。其小尺寸及低電壓、低能耗等特性為各種近紅外設備的小型化,便攜化,集成化帶來了可能。
【主題二】水溶性量子點發光柔性複合薄膜的開發
【主講人】康曉嬌 副研究員
【内容簡介】量子點作為一種納米尺寸的半導體材料,具有獨特的光學性質與電學性質,可以根據其尺寸與形狀的不同發射出不同顔色的光。這種特殊的光學性質主要來自于其納米尺寸的量子限域效應和量子化能級,因此量子點擁有與其他半導體材料不同的理化性質。量子點優異的光電特性使其在柔性顯示領域具有巨大應用潛力。因此,需要開發兼具優異發光性能與環境友好性的量子點。與此同時,量子點複合薄膜在諸多領域也展現出了巨大潛力。使用低毒性的水相合成I-III-VI族量子點和擁有良好機械性能聚合物可構建量子點/聚合物發光柔性複合薄膜體系。這種複合薄膜在呈現量子點本征發光特性的同時,兼具可适應形變需求的機械性能,可實現其在複雜表面上的應用。
誠摯歡迎廣大師生參加。